休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王子出生了,他的名字叫休。虽然我在这里用男性的“他” 来代表休,但事实上没有人知道休是男性还是女性,这并不重要。只要知道休是个独特的人,不像任何一个活过的人以及未来还要活着的人。他是宝贵的、不可复制的、无可比拟的、是价值连城的璞玉。
在他出生后的15个月的生命中,他对自己的认知都是从身边照顾他的人的反应中得来的:他们看他的眼神,对他说话的声音以及面部表情等。休是个非常不幸的孩子:他的看护人虽然不瞎却戴着眼镜。每副眼镜有着自己的图像,因此每个看护人看休也是透过自己戴的眼睛来认识休的。那么,即使这些看护人一直在休的身边照顾他,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看见”休。等到休长大一些后,他变成了其他所有人对他认识图像的总和,其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休。没人真的看见休,也就没有人真正向休反射过真正的休是什么样儿的。结果就是:休认为自己就是大家眼中的休,他确实不知道自己是谁。
有时候在寂静的夜晚,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他意识到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自己生命中所缺失的,他感到有种无法去除的空虚感,一个深深的空洞在吞噬着自己的灵。
休努力地寻找,试图用许多东西来填满这个空洞: 权力、名声、金钱、财产、酒精、美食、性、娱乐、关系,孩子、工作 、健身…… 但不论他做什么,都无法驱赶掉这种吞噬的空虚感。有一个声音总是在那里呼喊:别忘了我,请别忘了我! 啊呀,可休真的忘了“我” ,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Bradshaw On The Family
初读这个故事时很震撼,心想自己不就是这样吗?活了大半生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活着?自己有什么价值?夜深人静时,心中有种无法言传的空虚。即使在信主后,由于旧我没有彻底改变,对自我的认知仍有偏差,表现在缺乏安全感、寻求人的肯定、自卑又自负,带着虚假自我的面具而不自知。感谢上帝带我走上认识自己的旅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认识自己才能真正地认识上帝、认识真理、认识救恩,才能真实地活出爱神爱人的内在生命。
寓言 - 玛格丽特的鸟
有只小鸟住在苏格兰北部一个叫做波特索伊的美丽渔村,它的主人叫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是个老姑娘,她生活中唯一的伴儿就是她的小鸟。
冬天的时候,玛格丽特把这只小鸟放在她客厅那个她精心装饰的鸟笼里。时不时地玛格丽特允许舒展翅膀可以自由地在客厅里飞,享受四面的镜子和各种玩意儿。
夏天的时候,玛格丽特会把鸟笼移到厨房,因为那里光线更充足明亮,有美丽的海景和阳光让鸟儿欣赏和享受。
玛格丽特认为自己实在是宠爱这个小朋友;可实际上,夏天美好的时光对小鸟来说却是个折磨。一年中有9个月它活在无知的幸福中,然而当夏天来临时,它却看到了一切它所失去的:温暖的阳光、带着咸味的海风、哗哗的海浪声,当然还有其它鸟类—它的同伴们。它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刻那样深切地觉察到自己被困在一个封闭的笼子里,看着其它鸟儿们掠过窗户、在树林间跳舞、啪塔啪塔地在草地上蹦跳,哦,她是多么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鸟儿们!
一个明媚的日子,玛格丽特打算在海边悠闲地读读书,度过漫长的一天。她收拾好要带的东西,打开鸟笼让小家伙可以在她离开家的这段时间里享受一下自由。可她却忘了厨房的窗户是开着的。
小鸟儿跳出笼子,惊喜地看到打开的窗户:这可是千载难逢获得自由的机会啊!它终于可以体会在风里飞翔是什么感觉了,它也可以一整天随意吃各种莓子,可以在地里蹦蹦跳跳、啄出虫子。“嗯,” 它想:“也许我可以给自己造个窝,找个女朋友,建立个家庭呢!”
突然疑惑和恐惧抓住了它:如果我出去,没有鸟喜欢我怎么办?有些鸟很危险、会威胁到我的安全怎么办?外面有鸟儿就会有野兽,它们会随意伤害我、吃了我! 如果我找不到莓子或者虫子吃,也没能力造出自己的窝怎么办?我该怎么活下去呀?最后它想到可怜的玛格丽特:如果她失去它会怎样?这么多年来她对它如此精心地照顾,而在她的生命中又没有其它的人,她一定会感到孤独、郁闷伤心和气愤的!
小鸟儿花了好几个小时思考,踌躇不定...它一遍遍地权衡利弊,出去还是留下?它渴想要自由,但又害怕失去多年来享受到的安全和舒适。它太陷入自己的沉思中了,既没有觉察到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也没有听到玛格丽特进屋的声音。一声重重的关窗声把鸟儿从沉思中惊醒,它回过神来,看到主人玛格丽特已经站在自己面前。
玛格丽特看到小鸟还在屋里,长松了一口气,一边用手爱抚着小鸟,一边把它送进笼子里关上门,拉下鸟笼的布帘。
小鸟儿像打了败仗一样沮丧地叹了口气,把自己缩成一团、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睡了。
- Kain Ramsay, Responsibility Rebellion.
很喜欢这个寓言,它道出了很多世人的真实生活情景。值得思考的是:我的主人是谁?主人让我看到了什么?我的笼子是怎样的?我渴望什么?惧怕什么?我不能舍弃什么?是什么让我畏缩不前,不能脱去缠累活出完整的荣美的真我?